第143章 造假王子与什叶派处理(二合一_苏丹的新月
17书吧 > 苏丹的新月 > 第143章 造假王子与什叶派处理(二合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3章 造假王子与什叶派处理(二合一

  第143章造假王子与什叶派处理(二合一)

  一块地毯大到足以容纳两个苏菲,但世界却没有足够大到容纳两个君王。

  ——冷酷者塞利姆一世

  就这两天的宣讲情况来看,奥斯曼帝国的人民群众对于这些新法案并没有什么很明显的抵触情绪,这就够了。

  在婚宴结束后,塞利姆便授意马汉德与乌理玛们一道对进行了调整的伊斯兰教法做最后的修改。

  头巾法这种东西肯定是不能取消的,今天塞大帝让穆斯林摘下头巾,搞不好明天穆斯林摘下的就不只是塞大帝的皇冠了,或许人头也一并带走。

  这次的法律宣讲就是稍稍的给伊斯兰教松松绑,好进一步推动塞大帝的改革计划。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时间已经到了1790年年底。

  苏丹看着窗外的秋叶,不禁有些感慨。

  前几天御医已经传来了安娜怀孕的消息,不知为什么,当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塞利姆感觉到他和这个世界的联系愈发加深了。

  这个还在安娜腹中的孩子像是塞利姆与这个世界之间的纽带。

  苏丹正在思考着自己未来的孩子,门外却传来了保罗的声音。

  “陛下,萨法维王朝的后裔找到了,您现在要接见他吗?”

  “带进来吧。”

  塞利姆淡然的说道。

  看着这个从门口小心翼翼探头而进的青年人,他不由得打量起来这个由查士丁尼找到的所谓萨法维王朝的后裔。

  长相不算突出,属于一个比较一般的水平,身材还算高大。

  随意打量了几眼后,塞利姆失去了兴趣,随即淡淡的问道。

  “你确定你是萨菲家族的后裔,伊斯迈尔三世的儿子,波斯理所应当的帕迪沙阿,伊朗的万王之万。”

  年轻人的脸色显得有些苍白,但是还是坚定的答道。

  “是的,陛下,伟大的奥斯曼苏丹,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两圣地的主人。

  我正是萨菲家族最后的血脉,伊斯玛仪-萨菲。

  穆罕默德-卡扎尔杀死了父亲以及萨菲家族所有的后裔,只有我逃了出来。

  这一切是因为我有一个忠心耿耿的仆人,他掩护着我逃出了波斯,来到这里寻求您的帮助。

  只不过他在路上不幸离世了。”

  赛利姆并没有认真听这个所谓的萨法维王朝后裔说的话,毕竟奥斯曼帝国只是需要一个借口而已。

  至于这个萨法维后裔是不是真的,就查士丁尼给的情报而言,大概率是假的。

  讲真的,查士丁尼也不知道从哪里搞来这么个货色。

  这货还不如编个仆人跟着王子逃难,结果得知王子要投奔奥斯曼帝国苏丹,为了做出一番事业,仆人果断的干掉了王子,并顶替了对方。

  这个故事,塞大帝还愿意用他些。

  “好了,既然是,那就是吧。

  去自己了解一下波斯宫廷的资料,学习一下萨菲家族的历史,好在之后的征伐波斯檄文里发挥一下。

  记住,要严谨,懂了吗?”

  这位伊斯玛仪用力的点了点头,随即被保罗领了出去。

  塞利姆拿起了书桌上的资料,不禁开始思考大远征的规划。

  按照常理来讲,冬季是不适合出兵的。

  因为在地中海地区,奥斯曼帝国和波斯之间的地理环境,一年四季的气候虽说相对温和,大部分时间都可以进行军事行动,而没有明显的季节上的限制。

  但是在冬季则有例外,这一地区可能会有降雪和恶劣的天气条件,造成一些战略上的限制。

  故而奥斯曼帝国每一次与波斯的战争都是选取了一个合适的时机的。

  这些军事行动一般在夏季和早秋的干燥季节,这一时期因为天气相对稳定,地面较为干燥,故而交通和军队的运动能力更好。

  顺带一提,奥斯曼帝国冷酷者“塞利姆”一世就是在1514年八月的查尔迪兰战役中大败了萨法维王朝开国君主伊斯玛仪。

  后者在遭到这场重大打击后几乎一蹶不振,最终去世。

  不过就塞利姆看来,这完全是伊斯玛仪自己太作。

  此人12岁起兵,22岁统一波斯平两河,可以说是当世龙傲天了。

  不过一帆风顺的统一让伊斯玛仪有些狂妄。

  这种狂妄体现在哪里呢?

  1505年的伊斯玛仪在消灭了白羊王朝之后,他的主要威胁还剩三个,分别是西方的奥斯曼帝国,东北的乌兹别克人,以及南方入侵霍尔木兹诸岛的葡萄牙殖民者。

  其中特别是乌兹别克人,主动向伊斯玛仪发起了挑战。

  在河中地区崛起的乌兹别克人原本是一支草原上的游牧部落,他们的领袖昔班尼汗,渴望征服帖木儿帝国在呼罗珊的剩余遗产。

  1506年,呼罗珊的统治者,帖木儿的后裔侯赛因·贝卡拉去世,他的几个儿子产生了内讧,乌兹别克人得以攻入呼罗珊,控制了大部分区域,包括马什哈德、图斯和赫拉特,也因此和萨法维王朝接壤。

  1509年,昔班尼汗派兵取道卡维尔荒漠袭击克尔曼,大肆劫掠、屠杀。

  伊斯玛仪因忙于镇压希尔凡的战事,只好选择暂时妥协,并修书一封以示友好。

  但这被昔班尼汗视为软弱无能,给伊斯玛仪写了一封极具威胁性和侮辱性的回信,并附赠一根乞食的棍子和托钵(苏菲苦修士常用的乞讨工具),表示伊斯迈尔应牢记自己父辈原来的职业,滚回去乞讨苦修,并加强了对南部的袭扰。

  这彻底激怒了伊斯玛仪,在西部稳定之后,伊斯玛仪便果断地出兵呼罗珊,还为侯赛因·贝卡拉的儿子兼继承人巴迪奥尔扎曼提供了庇护。

  1510年11月,伊斯玛仪聚集了一支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队,共计17000人。

  军队迅速占领了图斯和马什哈德,并向赫拉特前进。

  而昔班尼则果断的撤退进入木鹿城坚守。

  昔班尼的选择是正确的,伊斯玛仪仓促出兵,没想到乌兹别克人会避而不战,因此虽然包围了木鹿城,但并没有准备足够的攻城器械进行攻城。

  而城外乌兹别克人的部落援军不断聚集,已扩充至28000人。

  为了逼昔班尼出战,伊斯玛仪决定采用昔班尼当年的做法。他给昔班尼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即将班师回朝去镇压阿塞拜疆和迪亚巴克尔的叛乱,让昔班尼继续躲在城里别出来,等他解决了叛军再回来收拾他。

  另一方面,伊斯玛仪让自己“撤退的”军队焚烧掉了军营里所有的旧帐篷。

  一支由埃米尔·贝格·穆斯鲁率领的300人红头骑兵精锐,驻扎在被烧毁的营地附近。(萨法维教团头戴红帽作为标志)

  这支小分队不断进行闪电式的突袭,然后佯装撤退,昔班尼和他的军队中了圈套,对萨法维军队展开追击,而伊斯玛仪已经为昔班尼准备好了陷阱。

  他将自己的部队编成了马蹄铁的阵型,诱饵小队将毫无戒心的昔班尼大军带进了包围圈。

  伊斯玛仪给所有的部队配备了浸了油的火把,同时点燃。突然亮起的火光引发了乌兹别克人的惊慌,伊斯迈尔一马当先率领红头骑兵对包围圈中的乌兹别克人发起了突击。

  近10000名乌兹别克士兵阵亡,昔班尼本人也死于阵中。

  这场战争让伊斯玛仪用了10年时间建立了一个基本囊括整个伊朗、南高加索、美索不达米亚、东安纳托利亚以及呼罗珊的帝国。

  他已经到达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众所周知,巅峰后面一般是深渊。

  战后,昔班尼的尸体被伊斯玛仪分割:头部的皮肤被整块剥下,塞满稻草,送给了他在君士坦丁堡的“朋友”——奥斯曼苏丹巴耶济德二世,双方曾谋划夹击萨法维王朝(就是此事件引发了当时还是王子的塞利姆一世的暴怒,成为其仇视伊斯迈尔的源头)。

  然而伊斯玛仪并不知道这位未来的奥斯曼苏丹会如此仇视他。

  他还在品味着自己的胜利,昔班尼汗的头骨被伊斯玛仪做成了一个镶嵌宝石的酒杯,成为了他的收藏品;四肢则被肢解,在波斯的四方边境巡游,以示乌兹别克人的威胁已解除。

  之后伊斯迈尔攻克木鹿和赫拉特,控制了整个呼罗珊。赫拉特作为帝国内第二座王室直属城市,成为了呼罗珊行省的中心,“呼罗珊的珍珠”得以再次绽放光芒。

  不仅仅是战争,伊斯玛仪同样也玩政治煽动。

  在土伊边境、外高加索和阿塞拜疆地区,大量倾向萨法维什叶派的土库曼人跟伊斯玛仪一世保持联系,而萨法维王朝也一直煽动这些地区的什叶派追随者杀戮逊尼派教徒,甚至发动了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叛乱,而这彻底触怒了塞利姆一世。

  苏丹回想起了查尔迪兰战役,虽说在心里上他不觉得塞利姆一世真是他祖宗。

  不过这种荣光还是值得怀恋的,苏丹不在意,老百姓得在意啊。

  除此之外,塞利姆一世对于什叶派的处理也是塞大帝需要避免的。

  历史上塞利姆一世为了遏制帝国叛乱的势头,维护帝国的稳定,随即采取了许多严苛的措施。

  这位“冷酷者”下令大肆屠杀什叶派教徒,未被处死者也一律打上烙印流放欧洲。

  这就是塞大帝需要特别避免的,因为在他看来,这完全是给自己抹黑,虽说那个时代怎么黑奥斯曼帝国都没用,毕竟就是强啊。

  可如果纵观整个查尔迪兰战役就会发现,塞利姆一世的手段实在过于粗暴。

  此战刚开始只是小规模战斗,因为伊斯玛仪一世一直在撤退,采用敌进我退、坚壁清野的战术,这让逮不到伊斯玛仪大军主力决战的塞利姆一世很是愤怒。

  而坚壁清野也就意味着奥斯曼人尽管在前线不断挺近,但后勤补给却越来越难,因为一路之上的补给城市、村庄都被老狐狸伊斯玛仪一世拆干净了,而奥斯曼的补给线却越来越长。

  在这种危急时刻,还得看“冷酷者”的,他直接用出攻敌必救这一招,命令大军直逼萨法维帝国首都——大不里士!

  果然此举奏效,1514年8月到大不里士的奥斯曼人将伊斯玛仪逼得无路可退,伊斯玛仪无奈之下只好与塞利姆决战,而这就是查尔迪兰战役。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1514年7月,“冷酷者”塞利姆一世重新整顿大军,大军共计12万人,包括了步兵、骑兵和炮兵,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奥斯曼大军已经配备火枪,并带了200门加农炮和100门臼炮。

  而这些热兵器最后成为了决定战役走向的关键道具,也宣告了传统冷兵器时代“骑兵为王”的终结。

  到8月22日,在经历了1000多英里的长途行军后,奥斯曼军队终于到达了阿塞拜疆西北部的查尔迪兰,兵锋直指大不里士

  此时的伊斯玛仪一世在坚壁清野许久后,亲率6万部落骑兵严阵以待,这支骑兵兵团随他南征北战、东讨西杀,立下赫赫战功,积累了无数经验,是王牌中的王牌,精锐里的精锐,也是伊斯玛仪一世征战四方的立身之本!

  但由于当时地区大环境的科技所限,这支萨法维大军仅仅只是配备了像弓箭、长矛这样的落后武器,甚至都没有见过像奥斯曼军中的那种火枪火炮,所以在作战武器装备上萨法维大军棋差一着。

  不过萨法维王朝的骑兵有着两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即迪亚巴克尔总督穆罕默德·汗·乌斯塔吉鲁和努尔·阿里·哈立法,并且大军由波斯沙阿伊斯玛仪一世亲自统领。

  等到8月23日,战役正式打响,萨法维军队的两位指挥官向伊斯玛仪一世建议:趁奥斯曼军队远道而来立足未稳,立即展开猛烈进攻,专门以逸待劳打击长途行军疲劳不堪的奥斯曼人,以避免奥斯曼炮兵发挥威力,弥补己方在武器装备上的劣势。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这些都是相当正确的建议,但不幸的是,所有这些原本正确的建议均被伊斯玛仪一世所拒绝,甚至出色的战役指挥官还受到了上司的讥讽,他的上司杜尔米什·汗·萨姆鲁甚至建议伊斯马仪,待敌军完成部署后再发动进攻。

  征战半生的伊斯马仪一世还就真接受了杜尔米什﹒汗﹒萨姆鲁的建议,并说道:“我不是打劫者,神所注定的一切将会发生”。

  如此一来萨法维帝国以逸待劳的唯一优势又因为伊斯玛仪一世装逼而拱手让人,最终招致大败。

  但如果伊斯玛仪先行进攻有可能赢吗?

  很有可能,因为此时的奥斯曼军队在经历了伊斯玛仪长期的坚壁清野后早已经疲惫不堪,如果陡然攻击,这支大军很可能会溃散。

  这里就暴露出了塞利姆一世的问题,他的后勤相当脆弱。

  问题来了,这和对什叶派的处理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有,如果是塞大帝来处理,他完全不会屠杀什叶派,而是会征用他们。

  你说这群人容易造反,呵呵,土库曼王公敢在奥斯曼帝国闹事,这些平民可不敢。

  “冷酷者”大可以分出少量军队看管,强迫这些什叶派教徒参与后勤运输,万一断粮了,还可以学习秦宗权,这不比屠杀的经济效益高。

  当然,塞大帝肯定是不会在这一次的大远征中这么搞的,毕竟塞大帝可是文明世界来的,怎么能学秦宗权,最多让这帮什叶派教徒往死里承包帝国东部基建与大远征后勤。

  造假的王子会背书的,一个波斯怎能有两个正统呢?

  苏丹笑了笑,开始期待起来。

  感谢p社玩家狂喜与书友的月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7sb.cc。17书吧手机版:https://m.17sb.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